Wednesday, October 30, 2013

政大資科系友專訪--陳忠信



 



99級陳忠信學長專訪



 現職       
網頁工程師

學歷
        政治大學資訊科學系->政治大學資訊科學所               
      
經歷
        叡揚科技->台灣雅虎







Q1:畢業後的選擇,升學抑或是就業?
A1:政大資訊科學系畢業後,選擇升學,並進入了政大資訊科學所。

Q2:在當初畢業時,如何抉擇升學跟就業?其中考量的因素?
A2:兩層考量,第一層是,在我工作的業界中,碩士起薪比學士高,但是前提是真正的碩士,不諱言的說,很多碩士,都是混畢業的,這種碩士,在業界很容易就被看破,所以這種文憑沒什用;而第二層,是我在碩士所學到的本事。此外,學士跟碩士在職場上有些不一樣,我這邊所指的都是說真正經過完整考驗的碩士跟學士,再一次不諱言地說,太好考進大學了,也太好混畢業了。

Q3:何謂真正經過完整考驗的碩士學士,其中的差異?
A3:一個真正的學士,能夠解決已知的問題,能夠應付大部分在這個工作領域裡面會遇到的問題,而一個真正的碩士,能夠解決未知的問題,或者透過系統性的學習規畫藍圖。在我們業界中,基本上遇到的問題都需要系統性的解決,有些甚至沒有標準答案,只能不斷的規劃、測試、及修正,試著建立出一個系統解決我們當前遇到的問題,或者建立一個自動化工作流程把各種會遇到的問題排除。通常沒有人知道怎麼辦,得自己摸索出答案,很多的時候需要去硬K文件,抑或是直接看code,這是很普通的現象,而學士在這方面會相對辛苦,因為沒有經歷過論文海的轟炸,而我在陳恭老師的lab時,每周看兩篇paper,應該說要報告的paper是兩篇,實際的量,應該更多,也因為如此,培養出自己建立一個快速抓到論文重點的方法論,這個在業界很有用,可以讓自己在忙亂無頭緒的地方快速藉由幾條線索建立解決問題的基礎,快速歸納問題的原因,以及提出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及這些方法之優劣,然後在其中權衡,並採取行動。學士在採取行動方面訓練很足夠,但是碩士要學習的是採取行動之前的方法,為此便去讀碩士了!

Q4:碩士比較容易升遷?這跟學長要調去美國yahoo有關?
A4:理科碩士在業界比較有價值,這很殘酷,碩士跟調去美國應該沒有特別相關,這次我們部門調去的,碩士跟學士各一半,但碩士比較容易升到高職等的工程師是真的,而我所工作的部門為GLOBAL MEDIA,基本上就是做你們常看到的YAHOO網站,但目前都在做美國新版的網站。

Q5:就業多少年了?之後有打算回去校園升博士?
A5:目前大約五年,應該不會回去,博士不是我這種等級能衝的!

Q6:在學士班時或是碩士班時是否有在企業實習?
A6:資訊策進委員會,基本上抓住實習的機會,一定要去,學校教給我們除了基本的知識,還有就是進化的能力,所以必須去業界公司實習,讓自己發揮進化的能力,因為在學校連正規語言這種艱澀的東西都能學懂了,在業界沒道理學不會各種標準流程。

Q7:在學士班時期,哪些必修是自己認為最擅長?
A7:OS, JAVA, PROGRAMMING LANGUAGES及系統程式,原本想加上軟體工程,但因為在學校所學軟體工程等級,大概在業界工作一個星期的量吧,算一天工作八小時,一周就四十,其中每個小時都是高強度,所以業界一個星期抵一個學期差不多。

Q8:在大學時代的內容,有參加系隊?或是跑社團?
A8:沒有參加系隊,因為我是跑社團的,我是政大奇幻社的創社元老之一,負責是教學,全名是奇幻文學社,基本上跟動漫社打對台,當初我們創社時,大家都是阿宅,想不到現在竟然女生佔絕對多數。

Q9:畢業之後就立刻去YAHOO工作?薪資如何?是否有22K的慘劇?
A9:我不是直接去YAHOO的,當初碩士班畢業、服完兵役後,先進入老師幫我介紹的國內軟體公司,先從低階爬起,拿一般碩士畢業的起薪,不久後有調薪,但沒有很多,而在科技產業,應該很難拿到22K這麼低的PAY,我認識的同學裡沒有人拿過這麼低的PAY,後來爬到了一個階段,就跳槽到YAHOO去了,當初原本想去HTC,不過當初我連第一關都沒過,丟了履歷連PHONE INTERVIEW都沒有,不過現在看起來,因禍得福,而在YAHOO起薪不包含股票的話,更勝以往,而現在工作一陣子,狀況目前也還不錯,如果升遷到美國YAHOO,雖然現在還沒真的確定,因為還有簽證面試,大約是目前薪資的三倍,不加股票,純粹薪水,但是,真的是物價三倍,薪資就三倍。(附註:所得稅也比較高)

Q10:目前認為學生最大問題?
A10:一個字,懶,因為我以前也很懶,只是大二下開竅,因為差點被二一,成績是倒數幾名,因為那時玩星海,天天都在星海,但主要還是學習態度不夠積極,因為畢竟學費很便宜,便宜到以為自己的時間也很便宜,另外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這才是最要命的,因為很多同學在系上就對這科系沒興趣,畢業後更不會走上這條路,相對來說就是虛擲四年光陰,相當可惜,而資訊這條道路,因為很常要工作十多個小時,為此需要無比的熱情,與資質無關。

Q11:對政大的看法?
A11:政大是一個很好的學校,雖然理工學院,相對弱勢,不過仍是個文化多元、色彩豐富,令人難以忘記的校園,另外人文風氣很盛,學習氛圍是其他理工科大學沒有的。

Q12:給學弟妹的建言
A12:不要看中文教科書,請看原文書謝謝,因為在這個產業,99%GOOGLE到的答案都是英文,在公司裏面也不會用中文寫E-MAIL,而如果當初是看中文教科書過關的,到時英文通信就不知道英文專屬名詞怎麼表達就糗了,現實一點,看中文教科書,出來混就是領台灣薪水,看英文教科書,有機會領美國薪水,就是global pay,第二個建議,團體作業好好做,因為未來在業界團體作戰中的儲備經驗,能在團體做中學越多,對於未來在業界幫助很大,因為出社會後很少有單打獨鬥的機會,大部分都是一個團隊,如果還有想對學弟妹說的,那就是多看一點OPEN SOURCE的東西,像是UBUNTU,不過以上都是只以想踏上資訊產業為主的人,其他產業的人,我就不知道了。
 

Tuesday, October 15, 2013

政大資科系友專訪--吳蕙盈

100級吳蕙盈學姊專訪


現職

法國國家資訊暨自動化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e recherche en informatique et en automatique, INRIA)博士生

學歷

政大英文學士輔資科
政大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

經歷

經濟部生技育成中心實習
中研院資創中心創用CC實習
鈞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dvanPOS)實習




Q: 請問學姊為何會選擇就讀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
A: 大學時是念英文系,發現寫程式有時就像寫詩、寫小說,也會講究句法、語法、規則來讓程式變得漂亮精巧,而如果是用在圖學、網頁設計等等的,就可以實際看到程式想表達的東西,這就有點像寫詩或小說時,也會產生一些意象、想法,雖然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在探索的時候我感覺到一種陌生的相似。而數位內容正好有技術(數位)和故事(內容)這兩個元素,加上我大學時有延畢一年,遇到李蔡彥老師,他就推薦我可以去考考看數位內容,告訴我說這個研究所是結合傳播跟資科的,讓我去試試看。

Q: 那學姊當初在念數位內容時有碰到什麼有趣的事嗎?
A:如果是普遍上來說,讀這個最有趣的應該是因為每個人都來自不一樣的背景,像我是讀英文的,我有同學是讀阿拉伯語的、讀法律的、讀動畫多媒體的‧‧‧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管道進來的,所以到一個班以後你會遇到各種不一樣的人,大家會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所以就要學會怎麼一起合作,有時候就會爆出一些想法是原本不會有的。還有做了蠻多有趣的專案,像是有一個同學是做國父的3D像,當時社資中心辦中華民國發展史新書發表會,他們在拍團體照的時候國父就會走出來跟大家打招呼、拿書比讚什麼的;也有同學是做今年薪火相傳的天燈,就是畢業典禮的時候天燈升起的互動裝置,讓大家用手機傳簡訊後簡訊的內容就會出現在天燈上面。我覺得數位最有趣的就是可以看到這些不同的花樣。

Q: 學姊念資訊科學這個領域未來發展的方向大概是如何?
A: 我接下來要去法國唸博士班,是和動畫圖學相關的。
Q: 那學姊怎麼會想去法國唸研究所?
A: 大概在我碩一升碩二的那個暑假,那時候是在李蔡彥老師的實驗室,老師正好跟法國那邊的老師有合作做了一個動畫系統,可以叫一個角色走到某個地方,跟別人講話,或做不一樣的表情等等,可以用一個XML的劇本,直接叫角色按照你的指示去做這些事情。因為我的題目是產生故事,所以在我產生故事之後可以再叫動畫系統去幫我把它實現出來。當時老師為了讓我可以增廣見聞,探索一下歐洲,就送我到法國那個老師那邊去實習,也就在那裡找到了論文題目,而且因為在那邊合作的蠻愉快的,那個老師就說我可以申請看看他們那邊的博士班,如果有上的話就可以過去,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申請後來就上了。

Q: 像這樣申請國外的研究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嗎?
A: 基本上我申請過美國跟歐洲,其實每個國家的規定都不太一樣,資科的話,主要有幾個重要的事情,第一個是你學業成績要顧好,他們會看你的總平均、排名,再來如果你讀的是碩班,你在寫簡歷動機的時候,就可以寫有關你大學的時候做的專題,還有你辦過的活動、參加過的社團等等,展現出你為什麼要讀他們的碩班;如果是博班,就會看你發表的論文,你做過的研究如果有成果的有投稿的,他們就可以比較認同你的東西是受到國外或是國內單位認可的。另外還會要些推薦信。如果要去美國的話,還要準備托福跟GRE,英文要好,GRE的話,數學還蠻簡單的,幾乎是在考英文,程度大概國中到高一數學之間,很容易拿滿分,但是單字的部分比較困難,還有寫作的部分,就要有分析的能力,像他會問你說你覺得某政策是好或不好,請用證據跟經驗來驗證你的說法之類的問題。托福的寫作是相對簡單,像問你的薪水應該存起來或花掉這種生活化的題目,但GRE是為了考研究所的考試,他會想知道你有沒有能力去觀察分析跟應用你所學的東西,他可能會給你一小段文章,問你覺得這段文章的論點強嗎,弱在哪裡?或有什麼是你覺得不被他說服的,提出證據去反對他。所以如果要出國讀書的話,很重要的是語言、課業成績、做的專題,要從所學的東西找到興趣,如果只是為了一個學歷出去讀的話,你會不知道要選什麼學校、什麼老師、目標是什麼,但你如果有一個強烈的興趣,像我就是很喜歡說故事,不管是用文字、或動畫、或是用程式寫故事,所以我的研究方向就會跟互動敘事有點關係,就會找有在做這方面的學校跟老師,找定目標去申請。另外如果有參加一些研討會,那個來賓剛好是在你喜歡的領域,就要大膽跟他聊天,他對你有印象的話申請就會比較方便。

Q: 那有沒有什麼希望自己當時念碩班就知道的事?
A:我其實覺得我的學習過程還算蠻順利的,那時候一開始就是找李老師,然後接了一些計畫,就開始探索方向,讀了一年後被推薦到法國去實習,回來就有題目了,就都還蠻順利的呵呵。如果要說的話應該是當時是同時在申請美國跟台灣的,但是在美國申請完後才開始準備台灣的,所以我準備數位內容考試的時間非常非常短暫,我其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理解數位內容是在做什麼,在進去之前都不知道,所以如果真的要說的話,應該就是在選定一個目標之前,可能會希望當時可以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跟學長姐聊,數位內容是讀些什麼,怎麼樣規劃兩年的時間,因為我覺得自己有一點就是在跟著老師走,那時候進到數位內容,因為我們是專案,所以一定會有分工,就分成程式設計、專案管理,如果我有多一點時間可以知道會有這樣子的學習模式的話,我會想要培養我自己的第二個能力,因為我有英文系也有資科的基本能力,但是我對設計比較沒有概念,所以如果我當時專心一致的想要往數位考的話,我會想要在進來之前就多修一些傳院的課,或是有機會去學一些設計、美術,因為光是會寫程式但是做出來的東西不夠漂亮或是沒有美感的話還是會覺得少了那麼一點什麼。

Q: 那請問學姊可以給一些如何找到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的建議嗎?
A: 大概可以歸類成幾個重點:
1. 從大學的課程中探索:有一些課程發現對說故事或是程式設計特別有興趣(像是讀文學的故事、寫作、網頁程式設計、電腦動畫等),也有一些課程可能發現與自己能力或興趣不相符合,就可以歸類出一些有興趣跟沒興趣的議題。
2.
從課外活動中探索:嘗試各種活動像是廣播節目、系上刊物編輯、戲劇比賽、出國交換(我是去華盛頓大學)等等,有接觸到許多文藝或是傳播相關的領域,發展出興趣。
3.
透過實習活動:在科技公司(研究JavaPOS系統)、生技育成中心(協助籌辦活動)以及中研院(在創用CC研究epub相關的議題)的業界或是學界實習探索未來就業的可能,也發現自己可能比較適合走學界。

建議就是可以多元地去探索,可以不斷思考、調整自己的方向,但不用太急著一定要很早為自己方向做定位。透過課程、活動跟實習多多少少都能找到自己喜歡或比較不適合的領域,就可以慢慢抽絲剝繭找到方向。

Monday, July 15, 2013

政大資科系友專訪--胡誌麟

                                  82級胡誌麟學長專訪

現職
國立中央大學通訊工程 副教授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資科系
國立中興大學資工碩士班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博士班

經歷
明基電通研究員
佳世達科技研究員
國立中央大學通訊工程 助理教授







Q   您為什麼會決定由從科技產業轉回教職?

A   產業有些它的限制,對於一些技術性的部分要花很多的時間,想多花點技術性的探討的話,在產業界不太允許

 ,相較於製作產品想要掌握更深的技術台灣產業沒有這樣的彈性。

Q   在科技產業生存有什麼樣的條件?

A   關於業界生存的必要條件 ,唸完碩班就應該皆具備該有的技能,投入工作後,就跟著企業的方向走,至於人際關係方面,由於圈子很小,很容易遇到認識的,每個人過去的情況很容易被了解,例如,過去在學校內或研究所的態度和表現,很容易被打聽到,所以在學時的表現也很重要,當然之後就是經營未來的人際關係。

Q    在業界接觸過的實務經驗對教職有什麼影響嗎?

A    經由產業轉教育,比較了解實用性(太過理想性、太學術、理論等等),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會稍微做些修正,研究上不會單單只是做論文,也會思考轉向專利部分的可能性。

Q    您在學校讀書時,哪些必修是您自認最擅長的?

A   透過系統化的方式來描述計算機及軟體的架構,詮釋抽象化的東西等,沒有經過資訊訓練,設計或程式很容易是拼湊出來的。

Q    那您覺得在大學時期最重要的課程是?

A    軟體工程。但即使修過軟工也只是熟悉原理。得實際進入產業後才能了解如何確實的應用。

Q    資訊產業的未來走向您有什麼看法?

A    跟現在一樣好,除非環境改變, 進可攻、退可守

Q    現在學生最大的問題?

A     職涯規劃,在中央大學就有所謂的職涯規劃導師,引導學生著手職涯規劃,從大學起到畢業時,需要擁有什麼能力,這些能力你在大學裡學多少。產業變化急遽,如果沒有盡早規畫,畢業即失業,舉例:我不想當XXX,我想當PM 。試問:PM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要來進入這工作之前,就該具備等價的行情,當畢業爭取工作的時候是被挑選的,故在大學時期應及早準備,就應當知道須具備什麼樣的能力,這樣畢業事就能具備更好的能力與其他人競爭。學生在政大這樣安逸的環境下,時間很容易不經意地就拖掉了,應當及早做準備,進大學時就應該開始規劃

Q    那您對於現在政大的看法?

A     通識課令人印象深刻、很多元、滿有趣的,可以修到許多軟性的課程 (觀念啟發,人文藝術等等)

Q    談談自己過去在大學時期的內容吧

A    大學過得很精采,參加社團可以認識很多非本系的朋友,參與運動系的社團,一起集訓、運動會、外地征戰,累積下來的革命情感比較強烈,畢業後仍有聯繫,透過社團認識的群體,在社會上為很好的資產(不同領域的資訊,不會只拘限在自己的專業上面),認識許多不是在科技業的同學,在不同領域上可以獲得很多資訊和幫助。

Monday, June 03, 2013

政大資科系友專訪--李致緯

                         97級李致緯學長專訪


現職
Polydice Inc. Co-founder

Inside Founder

學歷
政大資科

經歷
TEDxTaipei 技術團隊 Support Team


Q   你很早就開始學習寫程式,請談一談你學習寫程式的因緣、學習方式與歷程,期間有受到家人或是朋友的影響嗎?或是你如何發現撰寫程式是的最愛?

A   我喜歡學習新事物、並且對其他人產生影響或幫助,而網路以及程式是不會因為年紀大小或是富有與否,而影響你是否可以學習、並且做出好東西。會開始接觸電腦相關的東西,家裡的影響絕對是不少,家中雖然並沒有從事相關產業的人、我也是唯一會寫程式的,但我父親他自己也是很早期的電腦使用者,在家裡也是很小就有網路,我算是從國小三、四年級就開始每天都會上網。說也有趣,在他心中與其出去和朋友每天鬼混、不如在家裡用電腦當個宅男也比較好。

但因為當時的零用錢不算是太多,沒有機會花太多時間和金錢沈迷在線上遊戲,倒是花了不少時間在網路上,加上自己的好奇心、所以就會想要去理解各種事情,像是理解網路是怎麼運作的、或是為什麼世界上多數的伺服器用的都不是Microsoft Windows 而是 Linux 等等。就在這樣的學習以及實作之下,就漸漸熟悉越來越多資訊與網路相關的知識。

另外要感謝的是我的高中母校師大附中,當時我雖然考上了這間很不錯的學校,但實際上我幾乎沒什麼在唸書、只喜歡念英文,因為英文是我能夠和世界學習的媒介,整體來說畢業的成績非常的差。但是在高中期間,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不管是 Java / Ruby / Rails 以及 HTML / CSS 等都是在那段期間學會的,而且在那時剛好有個服務性社團是協助學校管理伺服器的,也因此學習到了不少 Unix 的相關知識。

在這過程中,其實就是逐漸地得到成就感並且滿足、也就自然喜歡上寫程式和相關的工作。

Q   你當初為何選擇申請進入政大資科? 當時有想好將撰寫程式的工作當成未來的工作,或是對未來還是
懵懵懂懂?

A   誠如上面所說的,其實我的高中成績非常的差,雖然學測考得還過得去、但自己算了下,大概是沒什麼機會考上台大資訊系,轉念一想或許政大多元的科系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所以就申請了政大資科系並以前幾名的成績錄取。這邊要強調的是,我一直認為單純的技術創新雖然很好、我也的確從閱讀那些論文成果中得到很多啓發,但是我從那時開始便相信真正一流的人才,應該是能夠把好的技術包裝成對人們有用的產品,而這中間不只是只有技術、需要有更多跨領域的知識以及合作。

所以當時的想法是,或許在政大、我可以接觸到比較多的人群,特別是非理工背景的同學都很有可能是未來受到你所做出來的成果所影響的人,而且政大的商學院有一些優勢,若是可以善加整合利用、或許可以做出一番成績。

Q   你覺得你比同年齡的同學早熟嗎?你似乎比較早開始思考自己的志向、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優勢?
  請概述你的探索歷程,大約什麼時候你對自己有比較明確方向感?

A   在這點我的確可以算是比多數人開始思考自己的方向,大約是從高中的時候就開始了,但是所謂的志向以及人生探索,我覺得往往只是越探索會感到越迷惘、或許可以有個大方向,但是即便到今天我也很難跟你說我未來想繼續創業、或者是到大公司工作。

但當你會開始做這些思考就已經是很大的不同,我覺得網路的自由以及知識的傳遞算是帶給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在那個時候就相信自己應該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透過網路我幾乎可以找到一切我想要的知識、並且和一些在不同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交流請教。

具體而言,在高二到大一左右的時候,我花了多時間在做自我探索,一方面是花了很多時間在網路上以及閱讀實體的書籍,我還記得在大一的暑假我每天都會閱讀完一本書,主題包羅萬象、但是那段期間給我很多不同啓發。最後的結論是,我希望是做對其他人有幫助、可以產生影響力的事情,而資訊科技顯然是我現在最有能力的,所以就繼續往這條路邁進。

Q   是什麼因緣讓你你大二暑假就開始創業?

A   我覺得這是分成推跟拉。推的部分是我當時其實在學校不是很順利,我大一二的成績不是很理想,雖然是中上、但絕非是頂尖,所以那時候延續上面所說的,為了想益善加利用政大的跨領域,其實我有兩度試著去申請雙主修、不過很遺憾的是我落選了,若是那時候我有申請上雙主修的話,或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雖然這方面不是很順利,但是因為系上老師們的包容,我很快就在大二的時候修完了所有大學部的資科系必修,加上我們系所不太大、開的課程很有限,所以到了大三、大四的時候我除了一些有興趣的研究所課程外,課表可以說是相當的無聊、都是一些通識課程為主。

所以我得找些事情做。那時候一樣因為網路的關係,認識了現在創業的夥伴 fOx 和 Lawrence,一開始大家也是各自工作、而我在唸書,有空的時候會一起聚會聊聊天,偶爾參加一些網路公司的比賽,後來開始一起寫 Inside 網路趨勢的部落格開始比較有交集,剛好那時候Stanford 釋出了一套線上的 iPhone 課程影片,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邊把筆記的內容放到部落格上,於是就開始陸續有一些廠商寫信過來詢問、希望我可以代為開發。

那時候剛好是暑假前的關係,所以我就想說或許可以試著接一些案子,怎麼知道後來越接越多、整個忙不太過來,想說或許出來開間公司找些朋友幫忙會比較輕鬆,所以就這樣創業了。

Q   第一家公司之後,在大學畢業前,你又參與了其他公司(愛料理)的創業,這中間的因緣?

A   其實從 Inside 部落格到 Polydice (愛料理並不是公司,而是 Polydice 的產品),主要的創辦人都是我和 fOx 以及 Lawrence 三人。至於為什麼會從部落格到做 iOS 軟體,如同前一個問題所談到的,是因為部落格的緣故有些廠商開始聯繫希望可以外包,後來就開了 Polydice 來專門承接外包案。

Q   一邊念書,一邊創業,你如何分配你的時間?

A   有趣的是,先前我提到大一二的成績不太好,但是我創業後的大三就得了書卷獎、反而比較忙的時候兩邊都顧的比較好,我也滿意外的。在時間分配上,我覺得其實我並不是很有條理的人,但那段時間相當的辛苦,幾乎都是眼睛一張開就是看著電腦、上課的時候很多時候也不會專心聽,也都是在用電腦在趕工、或者是透過線上通訊軟體和同事討論事情。

重點在於責任感吧。我覺得自己有個責任感就是書要念好、公司也要做好,對客戶、老師都要有個交代。

Q   對想要創業的年輕朋友,你有什麼建議?

A   1. 不要因為想創業而創業。

創業本身只是個方法,我一直以來都不是很熱衷於創業這兩個字的,其實我也不是很希望大家用創業家的角色看我。對我來說,結合好的技術以及設計,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讓更多人可以因為我的產品而受到影響才是我這輩子的志業。

我知道有些人或許是因為不喜歡大公司的生態、或者是因為自己有些點子而出來創業,但是我總是會希望大家可以緩緩,因為創業並不是不會遇到問題、只是問題可能會是不一樣的,而且往往都只能自己面對、也不會有主管或是同事幫你。如果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心理素質不是很好的話,可能一兩件事情就會受到很大的打擊,而沒辦法讓創業的成果持續下去。

假設真的要創業,我會建議可以找一些比較有經驗的朋友作為共同創辦人,像是我的伙伴 fOx 就大我整整快一輪(11 年),在創業過程中他就給了我相當多的幫助,特別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都可以用比較穩定的態度去面對,雖然能力不見得會比較差、但心態的成熟度還是有差異。

2. 核心能力很重要

當我那時候還是個剛滿二十歲的毛頭小子時,我的客戶都是一些公司的管理階級,我是如何能夠順利地接到案子並且讓公司一直穩定成長,便是因為我有相當不錯的程式開發能力以及作品。當你有好的核心能力時,人家就不會因為你是菜鳥、或者是看你年輕就欺負你,反而是會因此而看重、甚至是抱著要給年輕人機會的態度而將案子交付給你。

很多人也會問我,一直到今天我在公司都是年紀最小的成員,但是我仍然是負責所有的技術問題,為什麼其他平均大我六歲的同事們不會不服呢?這原因就在於我持續努力的進修學習、在核心技能(也就是寫程式、網站的雲端管理以及行動產品的設計等)都是保持在很不錯的水平。像是我前幾天才剛完成 Coursera 上來自密西根大學的一堂社群網路分析課程,並且得到了 95.5% 的成績(with distinction),雖然相當的忙、修課過程中也一度想要放棄,但是我覺得必須自己要能夠成長,團隊才會成長、公司也才會成長。

Q   如果你再念一次大學,你還是會創業嗎?

A   不一定,如果我有機會雙主修、或者是早點開始做研究,並且從中得到成就感,那我就會很滿足了、不一定要創業。

Q   請給系上一些建議。

A   關於系上,我認為其實在我要畢業前夕的時候陸續有看到一些很不錯的改變,希望可以繼續保持下去。

1. 加強基礎課程的難度、做好把關的工作

我認為大學教育不見得要給學生很實用的技能,但是在基礎的能力上必須要打好基礎。無論像是計算機程式設計或者是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又或者是像是線性代數等科目都會是未來工作、進修中能夠保持持續成長很重要的基石。所以在課程的難度上(特別是作業的深度及廣度)絕對不可以有所退讓,一時對的仁慈只會造成更大的遺憾。我相信寧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遇到挫折並且成長、而不是等到出了社會工作、或者是開始在研究所作研究時才因為基礎科目的底子不好而遇到挫折

2. 增加跨領域的一些發展,並且有具體的成果展現

在這幾年陸續有了碩士班和大學部的學程,我覺得是很好的發展。在學程中最可貴的倒不是科目本身的內容,而是可以讓資科系的學生和不同科系的學生產生交流與互動,並且往往在這些課程中都是會有期末的成果展現,讓學生可以和不同系所的同學一起合作,作出一些實際的成果、正所謂學以致用,透過這樣的過程,我相信同學會比較知道自己在系上所學的確是可以派上用場的。

Q   也請給學弟妹一些建議

A   關於學弟妹的建議,我認為主要都還是在心態上,對自己要多一些自信,資訊科學背景的人會是未來不可或缺的人才。

因為政大的一些校園的風氣關係,我常常會感覺到資科系的同學並不是這麼有自信心,常常會懷疑自己其實或許該念商學院未來會比較有出路。

資訊技術正在逐漸改變整個社會,在台北市搭乘捷運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幾乎每個人都在透過智慧型手機來使用各種線上的服務,不管是實體的手機裝置或者是線上的服務都是我們資訊人可以好好發揮的地方。這倒不是說我們一輩子就專注在資訊技術、而不該去接觸其他領域或者是轉換跑道,但是既然都考進了資科系、在幾年的課程當中,還是可以獲得到一些啓發,而這些資訊的點子和想法,或許就會在未來的工作中派上用場。

就像是近年來社群媒體的興起,很多商學院的行銷案例也紛紛開始探討一些在社群網站上成功的行銷例,無論是開發社群平台的應用程式,或者是透過演算法計算行銷活動的傳播成效,都是行銷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作為資訊背景的同學、其實是很有優勢的。

Q: 資科系的課程安排與內容,以及老師授課與互動有哪些對你比較有影響?

A: 課程安排上我覺得相當的良好,特別是大三、四群修的設計可以讓同學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科目,確定接下來有興趣的方向。  我這邊特別要提及的一點是,系上可以有彈性的讓我跳修這件事情,實際上對我產生很大的幫助。

在老師授課的方面,我特別喜歡那些有期末專題的課程安排,因為系上有些課程是和傳院和開、或者是因為一些其他緣故所以有外系同學來修課的機會,可以從與各個領域同學一起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到不同的觀點。